内蒙古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2025年春季,内蒙古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中,以科技治沙为核心,全面推广无人机技术,构建起低空经济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本。从物资运输到飞播造林,从光伏巡检到智能监测,无人机正以高效、精准的优势重塑防沙治沙模式,为筑牢北疆绿色长城注入强劲动能。

内蒙古低空经济无人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无人机运输与物资投送——破解沙漠“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阿拉善盟三大沙漠锁边带“合龙”工程中,大型运输无人机成为攻坚利器。无人机单次可吊载60公斤草种、苗木或沙障材料,最远投送距离达4公里,较传统车辆运输效率提升4倍以上。以500米运输距离为例,车辆往返需1小时,而无人机20分钟内即可完成4趟运输任务,大幅缩短物料投送周期。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毛乌素沙地,无人机还承担柠条开沟种植材料运输,两公里内仅需3分钟,相当于10人团队的工作量。

无人机飞播造林——精准播种构筑绿色屏障

内蒙古依托无人机飞播技术,在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等区域实现规模化、智能化造林。以鄂托克旗乌大沙蒙宁联防联治项目为例,无人机搭载耐旱草种,单次飞行7-8分钟可完成5-6亩播种,每小时覆盖面积超200亩,播种精度误差控制在3米以内。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锁边林工程中,无人机弹射种植技术使种子发芽率提升至90%,较传统播撒效率提高3倍,助力1856公里防沙阻沙带加速合龙。

光伏治沙与无人机巡检——科技赋能立体化治理

巴彦淖尔市“光伏+板下多模式”示范基地中,无人机技术贯穿全周期治理:建设阶段,无人机吊装32公斤光伏板,2分钟内跨越300米复杂地形完成精准安装;运维阶段,搭载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可快速识别光伏板热斑、破损等故障,单次巡检覆盖面积较人工提升90%,故障定位精度达厘米级。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项目则通过无人机监测板下植被生长,构建“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立体生态模式,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00万亩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数据驱动科学决策

内蒙古创新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无人机作为空中节点,与卫星遥感、地面传感器联动,实时采集沙地湿度、植被盖度等数据。例如,鄂托克旗通过无人机多光谱传感器监测沙柳平茬后萌发情况,动态调整治理方案,使沙障铺设效率提升30%。阿拉善盟利用无人机航拍生成高精度三维地图,指导锁边林草带断点修复,2025年计划补植430公里,筑牢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屏障。


科技治沙不仅提升生态效益,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内蒙古在无人机操作、设备维护等环节推广“以工代赈”,吸纳超10万农牧民参与,人均年增收2.4万元。同时,“低空+能源”“低空+农林”等模式催生新业态,如阿拉善盟航空护林站构建“直升机+无人机”巡护体系,2024年累计飞行690架次,覆盖50.7万平方公里,防火响应效率提升60%。

从黄沙漫卷到绿意盎然,内蒙古以无人机为支点,撬动低空经济与生态治理的深度融合。2025年,全区计划完成防沙治沙2000万亩,无人机技术贡献率超35%,标志着中国防沙治沙迈入智能化、规模化新阶段。这片土地正以科技之翼,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传奇。

参考来源:
https://m.yzwb.net/wap/news/4355527.html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686546714_6486a91a02002p4l6.html
https://news.youth.cn/gn/202503/t20250313_15879802.htm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