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严查无人机“黑飞”:法治护航下的公共安全与空域秩序

2025年3月9日,北京通州警方查处两起无人机“黑飞”案件。姜某(32岁)与杨某(40岁)因未经空管部门审批,擅自在马驹桥镇和永乐店镇放飞无人机,被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二款,处以没收无人机并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无人机合法飞行规则的关注。

一、事件概述

2025年3月9日,北京通州警方查处两起无人机“黑飞”案件。姜某(32岁)与杨某(40岁)因未经空管部门审批,擅自在马驹桥镇和永乐店镇放飞无人机,被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二款,处以没收无人机并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无人机合法飞行规则的关注。

二、案件背景:无人机“黑飞”的常态化威胁

近年来,北京地区无人机“黑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与航空秩序:

  • 典型案例频发:2024年11月,赵某某在北京环球度假区违规飞行被查;2023年3月,陈某、孙某某在通州胡各庄派出所辖区被处罚;2021年更有多起通过技术破解禁飞围栏的案件。
  • 危害性升级:2013年北京首例“黑飞”刑责案中,无人机干扰军用雷达,导致航班避让延误,涉事人员被判缓刑;2014年某公司无人机闯入首都空中禁区,军方动用直升机迫降。
  • 全国性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仅成都双流机场就因“黑飞”导致138架次航班备降,重庆、昆明等地亦频发类似事件。

三、法规解析:明确红线与法律责任

《条例》自2024年1月实施后,成为无人机管理的核心依据:

  • 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在管制空域飞行或超出适飞空域者,公安机关可责令停飞、罚款(500元至1万元),情节严重者没收无人机。
  • 适飞空域界定:通过UOM平台(https://uom.caac.gov.cn)可查询120米以下适飞区域,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在此范围内无需审批。
  • 申请流程:北京市要求飞行前1日通过UOM提交计划,机场周边需向民航华北局申请,其他区域需战区空军审批,并需提供任务合同、飞手资质等材料。

四、“黑飞”危害:从经济损失到生命安全

无人机违规飞行对航空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 碰撞风险:1.8公斤无人机与时速700公里飞机相撞,冲击力堪比炮弹,可能击穿机体或引发发动机爆炸。
  • 航班干扰:单次“黑飞”事件可导致数十航班备降,经济损失高达每架次10万元,并引发旅客滞留。
  • 通信干扰:无人机无线电信号可能影响飞机导航系统,威胁飞行安全。

五、执法案例: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

北京警方对“黑飞”采取分级处罚机制:

  • 行政处罚为主:多数案件以罚款和没收设备结案,如2024年宁波周某因直播“黑飞”被罚200元。
  • 刑事追责升级:对造成重大公共安全风险者追究刑事责任,如2013年航拍测绘案和2014年公司违规拍摄案,涉事人员均被判刑。
  • 技术反制:警方通过群众举报、网络监测(如直播画面)锁定违规者,结合飞行记录溯源。

六、合法飞行指引:UOM平台与申报流程

公众可通过以下步骤合规操作无人机:

  1. 查询适飞区域:登录UOM平台→“运行管理”→“空域信息查询”,输入地点获取管制范围。
  2. 提前申报:任务性飞行需提交资质证明、任务合同等材料,经民航或军方审批。
  3. 遵守限制:避开机场净空区(跑道中心线两侧10公里、端外20公里)、军事禁区等重点区域。

七、国内外对比:严管趋势下的全球实践

  • 国内案例:成都某公司伪造军方批文,法人被判缓刑;上海某公司未备案被罚千元。
  • 国际案例:美国SkyPan公司因65次违规飞行被罚190万美元,创全球纪录;欧盟要求无人机实名登记并限制飞行高度。

八、警方提醒:安全飞行需守规则、担责任

北京市公安局强调:

  • 摒弃侥幸心理:个人爱好不得凌驾于公共安全,技术破解禁飞系统将加重处罚。
  • 强化社会责任:航拍从业者需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避免因商业行为引发法律风险。
  • 公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举报“黑飞”,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呼唤更成熟的监管体系。从《条例》的细化到UOM平台的落地,北京正通过法治与科技手段构建安全有序的空域环境。公众唯有遵守规则、敬畏法律,才能让无人机真正服务于社会,而非成为安全隐患的源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