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武汉市汉阳区注册主营业务包含“低空经济”的企业已累计突破20家,其中2024年10月湖北省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后新增企业占比超60%。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政策支持、产业生态构建与市场机遇的共振:
- 政策催化效应显著
武汉市2024年5月发布的《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供落户奖励(最高1000万元)、基建补贴(最高500万元)等9类支持。汉阳区更配套成立80亿元规模的长江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并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形成“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体系。例如,湖北高路低空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从筹备到完成注册仅耗时20分钟,得益于行政审批局“手把手”的定制化服务[[用户资料]]。 - 产业基础设施加速落地
2024年12月,峰飞航空总装基地落户汉阳,使其成为华中首个具备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量产能力的城区。同期,汉阳大桥低空经济产业园启动建设,规划“一核两线三园”空间布局,涵盖研发、制造、文旅等全产业链功能。此类硬件配套吸引了通用航空服务、无人机培训等上下游企业聚集。 - 应用场景突破带动市场信心
武汉首条长江低空游览航线于2024年11月试飞成功,使用EC135型直升机实现25公里航线常态化运营,预计年接待游客量超10万人次。这一文旅新业态的示范效应,直接刺激了低空旅游运营、航空器销售等企业注册意愿。
相较于深圳、成都等低空经济先行城市,汉阳的崛起路径呈现显著特色:
维度 | 深圳(龙头城市) | 成都(西部中心) | 汉阳(新兴势力) |
---|---|---|---|
产业基础 | 拥有大疆等1500家无人机企业,产值占全国70% | 工业无人机全产业链收入破百亿,中航无人机等头部聚集 | 依托中铁大桥院技术优势,聚焦“低空+桥梁监测”特色场景 |
政策侧重 | 2025年建成1000+起降平台,适飞空域占比75% | 出台专项产业基金,强化“研发-制造-运营”闭环 | 首创“行政审批20分钟办结”机制,强化营商效率[[用户资料]] |
核心项目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 | ZA800国产轻型飞机下线 | 峰飞eVTOL量产基地+长江低空文旅航线 |
2024年增长率 | 无人机企业新增8% | 低空经济企业新增15% | 低空经济企业新增超200%[[用户资料]] |
差异化分析:
汉阳避开与深圳的“全产业链竞争”,转而聚焦“政策响应速度+场景创新”。例如,其率先将低空经济审批纳入“极简审批”改革,企业设立时间比深圳平均缩短50%;同时利用长江地理优势,开发全国首条跨江低空游览线路,形成文旅融合的独特标签。
从汉阳区经济结构转型看,低空经济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 市场主体结构变化:2023年汉阳高新技术企业达286家,较2020年增长104%,显示区域正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驱动转型。低空经济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抓手。
- 投资拉动效应:2023年汉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6.3%,其中60%投向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园5.5亿元基建投资,直接带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30%。
- 就业乘数效应:峰飞总装基地预计创造2000个高端岗位,而无人机培训、文旅运营等配套服务将衍生逾万次生就业。
汉阳的低空经济企业激增,本质是“政策精准度×场景创新力×服务响应速度”的综合成果。其经验表明:二线城市可通过“聚焦细分赛道+政策超常规供给”实现新兴产业弯道超车。随着2025年武汉低空经济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汉阳或将成为长江经济带“空水联运”的新枢纽,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区域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