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成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试点城市,主要集中在城市空中交通(UAM)、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和旅游观光等领域。
根据中央空管委的规划,中国首批6个eVTOL试点城市为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这些城市在技术研发、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1)合肥
技术研发:零重力飞机工业已完成全国产化eVTOL机型的立项、设计、制造和试飞,三款“合肥造”机型于2023年11月首次公开飞行。
基础设施: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计划三年内建设30个以上起降点,覆盖城市主中心和副中心。
应用场景:骆岗公园开通全球首条商业化空中游览航线,并拓展至物流配送和城市公共治理。
(2)深圳
商业化试点:已完成eVTOL旅游观光航线测试,引入亿航、峰飞等企业,并计划与德国Lilium合作。
产业布局:宝安区启用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推动“低空+物流”“低空+应急救援”等场景。
跨城航线:2024年完成深圳至珠海的跨城跨湾航线首飞,航程55公里仅需20分钟。
(3)杭州
数字技术优势:依托数字经济基础,搭建低空飞行统一调度管控平台,探索固定航线“备案制”管理模式。
应用方向:重点发展景区低空游览和城际交通,连接杭州与上海、苏州等城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
(4)苏州
商业化应用:依托发达的经济和交通网络,推进eVTOL在商务出行和短途货运中的应用。
政策支持: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流程,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适航技术。
(5)成都与重庆
地理适配性:重庆多山地形重点发展无人机应急救援和物流配送;成都聚焦航空产业集聚,探索“低空+城市管理”。
区域交通网:计划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覆盖200公里范围内的城际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