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预测
1. 政策驱动与法规体系加速完善
中央及地方政府将持续出台低空经济专项政策,如安徽省提出到2025年建成低空基础设施和示范场景,2027年实现全国领先的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空域管理改革和飞行审批流程简化。政策红利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中央指引、地方争先、市场驱动”的格局。
2.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重点包括低空起降场、航线网络、通信导航系统及空管平台建设。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率先推进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落地,空管系统(如莱斯信息、深城交)和“平急两用”基建方案成为投资焦点。预计到2025年,低空基建投资规模将超千亿,支撑万亿级市场应用。
3. 央企与民企协同发展
央企(如中航工业)主导核心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民企在细分领域(如无人机物流、eVTOL制造)表现活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激增,推动产业链高频互动。
4. 技术融合与智能化升级
绿色电动飞行器、智能导航系统(如低空智联网)和AI驱动的空管技术成为核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化进程加速,亿航智能、万丰奥威等企业技术突破显著。
5. 应用场景多元化爆发
低空物流(如顺丰无人机配送)、城市空中交通(UAM)、应急救援、农业植保、低空旅游等场景快速落地。成都、上海等地发布“低空经济机会清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低空技术深度融合。
6. 市场规模持续高增长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罗兰贝格预计,中国将占据全球30%的低空经济份额,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7. 区域竞争与差异化布局
一线城市(如深圳、上海)聚焦高端制造与智慧城市应用,二三线城市依托文旅资源发展低空旅游。安徽、四川等省份通过补贴政策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
8. 会展与学术交流活跃
2024年低空经济论坛、白皮书发布(如《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推动行业共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高频报道,加速公众认知与资本关注。
9. 后市场服务生态成熟
飞行器维修保养、租赁金融、培训咨询等后市场领域成为新增长点。预计2025年后市场服务规模占比将超产业链总值的30%。
10. 安全监管与风险防控强化
低空飞行安全管理系统(如低空态势感知平台)和法规标准(如无人机适航认证)逐步完善,政府通过“黑匣子”数据监管和保险机制降低运营风险。
低空项目投资关注的六大方向
方向一:低空物流与城市配送
无人机物流在生鲜、医疗物资配送领域已实现商业化,投资重点包括末端配送网络、高载重飞行器(如顺丰丰翼科技)及冷链技术。
方向二:eVTOL制造与运营
eVTOL被视为“空中出租车”,亿航智能、万丰奥威等企业进入试航认证阶段。投资机会涵盖电池技术、适航认证服务和城市空中交通(UAM)运营平台。
方向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空管系统(四川九洲)、起降场设计(中科星图)及“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低空6G)是核心赛道,政策补贴力度大。
方向四:低空旅游与文体应用
景区观光直升机、航空运动(如跳伞、热气球)和低空摄影需求激增。投资需关注适航审批效率与用户体验升级。
方向五:应急管理与公共服务
消防、医疗救援等领域依赖高精度定位与快速响应系统,政府采购项目(如应急无人机集群)潜力巨大。
方向六:后市场与配套服务
维修保养(海特高新)、飞行培训(中国航空学会课程)和金融租赁(低空飞行器保险)是产业链关键支撑。
投资风险与策略建议
-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延迟、技术标准不统一、空域开放不及预期。
- 策略建议:优先布局政策试点城市(如深圳、合肥),关注央企合作项目与细分领域龙头(如纵横股份、莱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