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活动范围,以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为核心载体,通过多元化的飞行场景驱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核心空域范围通常被界定为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求可扩展至3000米以内。这一经济形态不仅包含航空器的研发制造、飞行活动运营等直接环节,还涵盖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等支撑体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国际视角下,低空经济被视为新兴交通空间,而中国更强调其作为生产要素的经济价值,推动其在物流、农业、旅游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从构成要素来看,低空经济具有“四维一体”特征:
- 空域维度:以1000-3000米空域为主要活动范围,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安全高效利用;
- 载体维度:以通用航空器、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为核心工具,其中无人机已成为现阶段主导产业;
- 场景维度:覆盖载人运输、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超过20类具体应用场景;
- 支撑维度:依赖“四张网”基础设施体系(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和政策法规保障。
这种多维结构使得低空经济能够贯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从发展定位看,低空经济被中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进入加速期。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通过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等创新模式重构传统产业效率,如顺丰无人机配送较传统物流效率提升60%;二是开辟万亿级新市场,预计203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6万亿元;三是推动技术融合创新,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如飞行汽车需突破电池能量密度、自动驾驶算法等关键技术80。当前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布局低空经济,中国在eVTOL研发和无人机应用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