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一架大载重无人机腾空而起,机腹悬挂150公斤优质化肥,飞向遂昌金竹镇百胜村制种基地。操控员李志文介绍:“50亩田的肥料,10次运输就能完成。”落地后,他迅速将肥料装入植保无人机,不到一小时,50亩地的施肥作业便告竣工。基地负责人何海金感叹:“这效率,顶得上过去30多人!”
这样的场景,在丽水春耕季已不陌生。缙云壶镇茭白田里,无人机喷洒肥料如春雨绵绵;松阳古市镇,植保无人机穿透晨雾精准洒药;遂昌湖山乡香榧林中,无人机授粉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十倍。
丽水地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传统农耕面临重重挑战。如何耕好山田?这个问题曾困扰无数农民。如今,无人机带来了答案。
谢雄钧,一位从遂昌农村走出的“农创客”,决心破解这一难题。2021年,他回乡创办喜农(丽水)农创有限公司,专注农用无人机研发,成立“双强”实验室,四年不到拿下20多项知识产权。他不仅抓技术,还培养了100多名本土操控员,李志文便是其中一员。2024年,公司服务面积达112万亩,帮农户节省成本超1000万元,增收350万元,其山区专用无人机已销往广西、贵州等地。
在松古平原,种粮大户郑跃华起初对“无人机+农业”嗤之以鼻:“这不就是个玩具?”周辉明用自家茶园做示范,低成本服务让农户亲眼见证效果。如今,郑跃华算了一笔账:200亩田,人工施肥需4人4天,花费4000多元;无人机半天搞定,仅需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