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低空经济发展全景透视 / 2024-2025

一、政策体系:从空域改革到生态培育

成都通过系统性政策工具组合,构建了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制度框架:

  1. 空域管理突破
    • 实施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将空域审批从”一日一申请”优化为”一事一审批”,飞行申请时间缩短至1小时
    • 划设7个协同管理空域和8条低空目视飞行通道,覆盖成都1/3区域并连接德阳、眉山等城市
  2. 审批与服务创新
    • 建立”蓉易飞”低空航线体系,对开通航线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 在”天空之眼”试飞基地实现常态化开放空域,5年完成近万架次工业无人机测试
  3. 经济激励措施
    • 设立”飞行积分”兑换体系,按年度兑换费用5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
    • 对低空飞行器研制单位按试飞验证实际支出给予30%补贴
  4. 中长期规划
    • 《低空经济装备提振行动子方案》提出2027年前搭建21个应用场景、开通41条航线
    • 2025年目标实现低空制造产业规模65亿元,全产业链规模260亿元

二、场景图谱:从物流革命到城市治理

成都已形成”3大类14场景71航线”的立体化应用体系(截至2025年3月):

场景类别 典型项目 经济价值
物流运输 彭州无人机外卖(日均100架次)、龙泉山生鲜配送(单日运力5吨) 降低末端配送成本40%
城市治理 河道巡检(覆盖1000公里水域)、森林防火巡护(效率提升3倍) 年节约人力成本8000万元
文旅消费 丹景山景区咖啡空投、滑翔伞观光(年接待量超10万人次) 带动周边消费增长25%
应急救援 医疗物资配送(血浆运输时效提升70%)、水务巡河智能监测 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产业服务 低空风洞试验场、航空器测试基地(服务全国30%工业无人机企业) 技术验证周期缩短60%

三、产业链突破:从制造到运营的全链条升级

成都已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生态:

  1. 制造端技术突破
    • 中航无人机翼龙-2实现高原起降,载荷能力达1.5吨
    • 沃飞长空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完成适航审定,续航突破300公里
  2. 运营模式创新
    • 纵横股份推出”无人机+机库”解决方案,实现72小时无人值守作业
    • 构建全国首个低空数字经济平台,集成空域管理、航线调度等9大功能模块
  3. 基础设施网络
    • 建成西部最大低空飞行服务基站群(覆盖半径50公里)
    • 在科创生态岛等区域部署3000余套智能感知设备,支撑L4级自动驾驶
  4. 企业矩阵
    企业类型 代表企业 核心优势
    整机制造 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 吨位级工业无人机全国占有率35%
    关键部件 四川航天中天动力 小型涡喷发动机市场占有率第一
    运营服务 翔彭智航、西航投科技 管理全国15%低空航线资源

四、发展挑战与战略应对

(一)现存瓶颈

  1. 空域碎片化:跨区域飞行仍需多部门审批,影响商业化效率
  2. 数据孤岛:气象、空管、交通数据尚未完全打通
  3. 标准缺失:适航认证、保险产品等配套体系滞后

(二)破局路径

  1. 立法突破:推动《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条例》立法,明确空域权属
  2. 基建攻坚:2025年前建成”一中心三平台”(低空数据中心、适航认证平台等)
  3. 场景标准化:制定《城市低空物流服务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

五、全国坐标中的成都模式

对比维度 成都特色 对比城市
场景创新机制 “国资场景开放+民企协同”的混合驱动 深圳(纯市场化)、合肥(政府订单)
技术突破方向 高原适应性飞行器研发 上海(eVTOL)、长沙(物流无人机)
产业链完整性 110家上下游企业覆盖全链条 广州(缺失适航认证环节)

六、万亿级赛道的成都机遇

  1. 规模预测: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8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超2000亿元
  2. 战略定位: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形成对东南亚市场的技术输出能力
  3. 创新方向
    • 探索”低空+算力”融合,开发空域数字孪生系统
    • 试点城市空中交通(UAM),开通首条城际eVTOL航线(成都-德阳)

通过”政策破冰-场景牵引-生态聚合”的三重驱动,成都正从”低空试点”向”低空经济范式城市”演进,其经验对中西部城市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