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2025年3月22日,长沙华羽先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羽先翔”)宣布,其与湖北蔚蓝通用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蓝航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建设国内首个涵盖“研发-培训-应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全场景解决方案生态体系。此次合作聚焦全倾转旋翼eVTOL技术研发、适航认证、人才培养、行业标准制定及市场推广等多个领域,并同步签署了50架鸿鹄Mark1采购订单。
这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迈向深度整合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协议内容,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将依托国家及湖北省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整合双方在技术研发、运营平台及市场渠道方面的核心优势,聚焦全倾转旋翼eVTOL技术,打造覆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适航验证及商业化运营的全链条生态体系。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关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而湖北省作为低空经济改革试点省份,已在武汉都市圈低空智能交通示范区建设中取得初步成效。此次合作正是顺应政策东风,旨在推动eVTOL技术的突破及低空经济的产业化落地。
华羽先翔作为一家专注于eVTOL整机研发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鸿鹄Mark1全倾转旋翼飞行器在技术上具有显著优势。全倾转旋翼构型结合了垂直起降与高效巡航的特点,相较于多旋翼或复合翼构型,能够在载重比、航程及速度上实现更优表现。而蔚蓝航空则凭借其在通用航空领域的深厚积淀,尤其是飞行培训与运营资质,成为此次合作的理想伙伴。蔚蓝航空持有中国民航局CCAR-91部、141部、145部、135部等多项特许资质,累计培养飞行学员超4000名,飞行小时数达59万小时,运营网络覆盖湖北7个通航机场,15年安全飞行纪录为其提供了坚实的信誉背书。
适航认证是eVTOL实现商业化运营的关键门槛,也是当前行业发展的核心挑战之一。在中国,适航认证流程主要包括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适航证(AC)三个阶段。以亿航智能为例,其EH216-S机型在2023年10月获得全球首张eVTOL型号合格证,2024年4月取得生产许可证,成为行业标杆。然而,业内专家指出,eVTOL因技术新颖、构型多样,对适航审定提出了全新需求,传统航空认证体系难以完全适用。例如,全倾转旋翼eVTOL涉及复杂的动力转换与飞控系统,其安全性验证需定制化标准与测试流程。
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的合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求突破。双方计划联合打造覆盖试飞验证、适航认证及飞行员培训的全生态解决方案。通过定制试飞科目与应急场景验证,构建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缩短适航认证周期。这一模式不仅是对亿航智能等先行者经验的借鉴,更在全倾转旋翼构型的技术特性上进行了适配创新。例如,针对全倾转旋翼eVTOL的高机动性与复杂工况,双方将开发专项试飞程序,确保飞行器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比之下,国际市场上,美国Joby Aviation和德国Lilium等企业也在积极推进适航认证,但进度相对缓慢。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虽已针对eVTOL发布特别认证条件(如EASA的SC-VTOL标准),但其审定体系更倾向于沿用传统航空规则,导致流程冗长。而中国民航局在eVTOL认证上展现出更高效率,例如亿航EH216-S从提交TC申请到获批仅耗时约三年。此次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的合作进一步体现了国内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的优势,有望在全倾转旋翼领域树立新的认证标杆。
eVTOL的商业化不仅依赖于技术与认证,还需匹配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传统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员培训模式难以直接适用于eVTOL,尤其是全倾转旋翼构型,其独特的飞行模式要求飞行员具备全新的技能与知识储备。蔚蓝航空作为国内141部权威认证的飞行培训机构,拥有成熟的教学体系与丰富的运营经验。此次合作中,双方将联合搭建国内首个适配全倾转旋翼eVTOL的飞行员培训与维修体系,填补行业空白。
这一体系的建设将从试飞员培训入手,逐步扩展至商业飞行员与维修人员培训。以鸿鹄Mark1为例,其全倾转旋翼设计在起飞、悬停及巡航阶段需实现动力系统的无缝切换,对飞行员的操作精准性与应急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蔚蓝航空计划结合自身培训资源,开发标准化课程与模拟器训练系统,确保人才供给与技术发展同步。此外,这一体系还将探索无人机与有人驾驶eVTOL的融合培训模式,为未来无人化运营储备技术与人才基础。
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的合作不仅停留在技术与培训层面,还将推动eVTOL在多场景下的商业化应用。协议明确提出,双方将聚焦空中出行、应急救援及物流运输等领域,构建安全可靠的运营生态。以湖北省为例,作为低空经济试点区域,其地理条件与城市布局为eVTOL应用提供了天然优势。武汉都市圈的密集城市群适合短途空中通勤,而广阔的农村地区则为物流运输与应急救援提供了广阔空间。
根据赛迪顾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达9.8亿元,预计2026年将增至95亿元。而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此次50架鸿鹄Mark1采购订单的签署,正是双方对市场潜力的坚定看好。与此同时,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还将整合行业资源,推进低空经济政策的落地实施,通过政府支持与资金投入优化产业链布局,提升整体效益。
与国内其他eVTOL企业相比,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的合作具有显著的生态化特征。例如,亿航智能以无人驾驶eVTOL为核心,聚焦旅游观光等单一场景;而峰飞航空则在货运eVTOL领域占据优势。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的组合则更注重全产业链闭环,从研发到运营形成完整生态,特别是在全倾转旋翼技术与培训体系上的专注,使其在差异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eVTOL的商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控制、空域管理及公众接受度等。
以亿航EH216-S为例,其单架售价约239万元人民币,初期运营成本较高。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需通过技术优化与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同时借助湖北低空经济示范区的政策红利,加速应用场景落地。
此次合作不仅是华羽先翔与蔚蓝航空的强强联合,更是中国低空经济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通过技术创新、认证提速与生态共建,双方有望推动全倾转旋翼eVTOL成为低空经济的支柱力量,为行业发展树立新标杆。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竞争与政策持续完善,中国低空经济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与生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