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大鹏新区,拥有130多公里海岸线和218.8平方公里林地,山海相连的独特地貌使其成为珠三角户外运动的热门地。七娘山、东西涌海岸线、鹿嘴山庄等景点,每年吸引超千万人次游客,但复杂的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2024年以来,大鹏分局接报山海救援警情704宗,救助游客1813人。陡峭悬崖、茂密植被、变化潮汐以及隐蔽未开发区域,让传统救援方式效率低下且风险极高。
近年来,大鹏分局积极探索“科技 + 警务”融合模式,以无人机为核心的低空警务体系,成为破解山地救援难题的关键力量,推动低空经济在救援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救援警情逐年增多,大鹏分局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依托合成作战机制,完善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空海巡“五位一体”巡逻防控体系,整合公安、森林消防、蓝天救援队等多方力量,形成联勤联动机制。
2025年3月2日,游客陈先生在大鹏东山寺排牙山失联。大鹏分局迅速协调多方力量,在东山寺登山口集结,划定重点区域搜寻。同时,充分发挥无人机机动灵活优势,采用“热成像 + 播放家属语音”模式,降低高度精准定位失联人员。3月3日18时,陈先生听到无人机喊话后按指示开手电,被无人机锁定位置,历经10小时艰难救援,被安全转运至山下。
“无人机 +”科技手段,以“热成像扫描 + 语音引导”双轨模式突破传统搜救局限,展现无人机在山地救援的高效灵活性,凸显“空地协同、人机联动”合成作战优势,为景区警务注入智慧动能,筑牢安全防线,推动低空经济在救援领域的创新应用。
传统救援中,人力搜索常因地形复杂、视野受限而耗时费力。2020年,龙女士在大鹏未开发海岸线探险失联,50余名搜救队员分组徒步搜寻,历经12小时高强度搜索才找到她,暴露出传统模式效率低、风险高、资源消耗大的痛点。
2024年10月,游客张先生在南澳山林失联,大鹏分局海防无人机5分钟内抵达现场。搭载热成像镜头的无人机升空后,迅速识别出人体热源,仅用30分钟锁定目标,另一架无人机同步喊话引导,指挥中心通过实时回传画面制定最佳救援方案,最终张先生在礁石被淹没前安全获救,全程未出现人员伤亡。
科技赋能下的大鹏分局,以“无人机 +”为核心定义景区警务与山海救援生态格局。从“五位一体”立体巡防到“热成像 + 语音引导”双轨搜救,从12小时人力鏖战到30分钟精准锁定,无人机技术深度应用,突破地形、光线与时间桎梏,以“空地协同、人机联动”智慧模式,将风险拦截在险情前、将效率贯穿于分秒必争中,推动低空经济在救援领域的快速发展。
如今,无人机的嗡鸣声与山海风涛共鸣,织就“全天候响应、全地形覆盖、全流程可控”安全防护网。它是救援极限的破局者,也是生命至上的守护者,以科技温度化解自然险峻,以创新力量托举平安底线,推动低空经济在救援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与警务深度融合,这片“深圳桃花源”将在智慧警务护航下,让山海之美与安全之盾交相辉映,为游客筑牢更有韧性的生命防线,低空经济将在救援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平安山海建设。